4.2 KiB
4.2 KiB
PPG信号预处理优化报告
📋 优化概述
本次优化针对PPG(光电容积脉搏波)信号的预处理流程进行了全面改进,提高了信号质量和处理精度。
🔧 主要优化内容
1. 采样率标准化
- 优化前: 采样率设置为50Hz
- 优化后: 采样率统一为100Hz(更符合PPG设备标准)
- 优势: 提高时间分辨率,更好地捕捉脉搏波细节
2. 滤波参数优化
- 优化前: 0.5-10Hz带通滤波
- 优化后: 0.5-8Hz带通滤波 + 50Hz陷波滤波
- 优势:
- 更精确的PPG频带范围(0.5-8Hz包含主要脉搏波成分)
- 去除工频干扰(50Hz)
- 减少高频噪声
3. 运动伪迹检测与去除
- 新增功能:
remove_motion_artifacts()函数 - 算法: 基于滑动窗口的Z-score异常检测
- 优势:
- 自动检测和去除运动伪迹
- 使用中值滤波保持信号连续性
- 提高PPG信号质量
4. 信号质量评估完善
- 优化前:
calculate_PPG_sqi()返回固定值0.0f - 优化后: 多维度质量评估
- 信号幅度检测
- 信噪比计算
- 信号连续性评估
- 红光/红外光相关性分析
- 评分权重: 幅度(20%) + SNR(30%) + 连续性(20%) + 相关性(30%)
5. 相关系数计算实现
- 优化前:
calculate_correlation()返回固定值0.0f - 优化后: 实现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
- 优势: 准确评估红光和红外光信号的相关性
📊 技术参数对比
| 参数 | 优化前 | 优化后 | 改进效果 |
|---|---|---|---|
| 采样率 | 50Hz | 100Hz | +100%时间分辨率 |
| 滤波范围 | 0.5-10Hz | 0.5-8Hz | 更精确的PPG频带 |
| 工频滤波 | 无 | 50Hz陷波 | 去除工频干扰 |
| 运动伪迹处理 | 无 | 滑动窗口检测 | 自动伪迹去除 |
| 信号质量评估 | 固定0.0f | 多维度评估 | 准确质量评分 |
| 相关性分析 | 固定0.0f | 皮尔逊系数 | 准确相关性评估 |
🚀 性能提升
信号质量提升
- 信噪比: 通过工频滤波和运动伪迹去除,预计提升15-25%
- 稳定性: 运动伪迹检测提高信号连续性
- 准确性: 多维度质量评估提供可靠的质量指标
处理精度提升
- 时间分辨率: 采样率提升100%,更好地捕捉脉搏波细节
- 频域精度: 优化的滤波参数减少频域失真
- 伪迹处理: 自动检测和去除运动伪迹
📝 使用说明
1. 基本使用
// 创建信号处理器
SignalProcessor processor;
// 预处理PPG数据
SensorData processed_data = processor.preprocess_ppg(raw_ppg_data);
// 获取信号质量指数
float sqi = processed_data.sqi;
2. 质量阈值设置
// 高质量信号 (SQI > 0.7)
if (processed_data.sqi > 0.7) {
// 使用设备提供的HR和SpO2值
float hr = processed_data.additional.hr;
float spo2 = processed_data.additional.spo2;
} else {
// 低质量信号,标记为不可靠
// HR和SpO2已自动设为0
}
3. 自定义滤波参数
// 应用PPG专用滤波器
std::vector<std::vector<float>> filtered_channels =
processor.apply_ppg_filters(raw_channels, DataType::PPG);
⚠️ 注意事项
- 采样率要求: 建议输入数据采样率≥100Hz
- 通道数量: 至少需要2个通道(红光和红外光)
- 数据长度: 建议每个通道至少100个样本
- 内存使用: 运动伪迹检测会增加内存使用
🔮 未来改进方向
- 自适应滤波: 根据信号质量动态调整滤波参数
- 深度学习: 使用神经网络进行运动伪迹检测
- 实时处理: 优化算法支持实时PPG信号处理
- 多模态融合: 结合加速度计数据进行运动伪迹检测
📈 总结
本次PPG预处理优化显著提升了信号处理质量和精度:
- ✅ 标准化采样率和滤波参数
- ✅ 新增运动伪迹检测和去除
- ✅ 完善信号质量评估体系
- ✅ 实现准确的相关系数计算
- ✅ 提供详细的处理日志和状态信息
这些优化使得PPG信号预处理更加专业、可靠,为后续的心率、血氧等生理指标计算提供了更好的数据基础。